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始终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大力增强质量意识,视质量为生命,以高质量为追求”。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,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,白酒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。但我市白酒制造企业还存在加工规模小、产品品质不稳定、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,与我市产粮大市的地位不相匹配,与推进豫酒振兴的要求不相适应。主要表现在:
一是生产技术落后。我市白酒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生产技术,生产过程中全凭工人经验、主观判断来操作,不仅出酒率相对智能化酿酒车间低,而且不能有效把控产品品质,加上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和检验人才,白酒品质不够稳定,总体口感和饮后舒适度相比知名品牌还有一定差距。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度不高,本地酒所占市场份额不足10%,远低于省内白酒品牌在全省19.04%的市场份额。
二是研发能力不强。全市白酒生产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不足,只有少数几个规上酒企有一定的研发投入。2022年蔡洪坊酒业研发投入675万元,豫坡酒业研发投入495万元,其他酒企研发投入更低。全市无国家级白酒技术中心,仅有豫坡酒业、蔡洪坊酒业2家拥有省级创新平台,没有高端科研平台就不能吸引、聚集高端人才。目前,全市国家级和省级酿酒师共30人,仅与商丘永城市皇沟酒业一家相当。
三是贮藏能力较低。我市酒企受限于规模小、投资少、酒窖建设标准低、原酒生产能力低、原酒贮藏数量少,加之贮藏管理能力不足,难以实现原酒品质有效提升。宝鸡市柳林酒业2018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,在投资30亿元进行提质技改后,2022年实现年基酒生产能力1.3万吨、储酒能力10万吨,销售收入达6亿元,高于我市7家规上酒企销售收入总数。
四是原料基地规模小。我市是粮食生产大市,但酿酒专用原料品种少、产量低。目前只有少数骨干酒企建立了小规模的酿酒高梁、酿酒小麦原料基地,但未进行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认证,酿酒专用原料供给不足,没有充分将我市产粮大市的优势转化为企业加工产能优势。
为此,建议:
一、实施智能化改造,加快企业转型升级。支持企业淘汰老旧生产设备,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设备投入,搭建车间级工业互联网,推进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,实施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改造。加快推进蔡洪坊酒业2000吨原酒生产车间、豫坡酒业酱意浓香智能化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。支持企业在传统酿造工艺基础上,开展技术创新、装备创新和产品创新,从入口感觉、饮后感受和社交属性三方面升级产品,开发适合不同消费习惯的高中低度品种。支持企业从原粮、制酒、包装等全方位进行质量升级,加速建设涉及白酒生产、流通、销售各环节的可追溯信息服务平台,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。
二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建强研发平台。一是培养一批工匠专才。鼓励企业参加国家和省级品酒师、酿酒师、大工匠等评选和培养工作,支持企业与我市职业院校合作,建立双向培养机制,促进产业人才订单精准培养,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和食品工匠,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,提高白酒从业人员整体素质。二是抓好人才引进。支持重点引进国家级评酒员、酿酒大师、省级白酒评委、省级酿造勾调技师,提升我市整体酿酒水平。三是建强研发平台。支持蔡洪坊酒业河南省芝麻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豫坡酒业河南省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,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,为白酒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。
三、增强窖藏能力,保障品质提升。酒企应提高原酒贮藏能力,加大贮藏设施规模建设,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手段,延长贮藏时间。加强与国内知名白酒企业合作交流,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,提升管理水平,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。政府部门支持我市酒企引入产投集团等国有平台公司,发挥国有资本优势,在资金投入、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,支持企业通过联合、兼并、参股等多种形式扩大规模,提升投资能力,促进企业在建设高标准酒窖、扩大原酒生产能力和提升贮藏管理水平上加大投资力度,补齐酒企窖藏能力短板。
四、扩大原料基地,变产区优势为产业优势。我市地处名酒黄金纬度,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原粮优势。企业应加大高标准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,选育优质酿酒专用粮品种,通过统一供种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保底价回收的方式,发展订单式种植,从源头保证原粮品质,把“第一车间”建到田间地头。切实保证酿酒专用原料的稳定供应,推动构建“原粮基地—原酒基地—酿酒—藏酒基地—品牌”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为提升白酒品质提供可靠保障。
市政协常委、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段湘江